|
【德化】泉州德化“瓷帮古道”再见天日 重现海丝盛况 |
【dehua】2014-11-20发表: 泉州德化“瓷帮古道”再见天日 重现海丝盛况 一些村民们在古“瓷路”边清理杂草。记者万代辉摄蜿蜒数百米,见证德化瓷“海丝”贸易盛况,相关部门联合实地勘察德化大山深处弯弯的山路中,几名村民正飞舞着锄头和镰刀,他们将脚下丛生的杂草一片片除掉 泉州德化“瓷帮古道”再见天日 重现海丝盛况一些村民们在古“瓷路”边清理杂草。记者万代辉摄蜿蜒数百米,见证德化瓷“海丝”贸易盛况,相关部门联合实地勘察德化大山深处弯弯的山路中,几名村民正飞舞着锄头和镰刀,他们将脚下丛生的杂草一片片除掉。随着杂草的剥落,一块块石板慢慢地呈现出来。媒体报道的《德化发现一条古“瓷路”》后,引起不少读者和德化有关部门的关注。昨日,德化文物管理委员会、旅游部门实地勘察了这条古道。他们表示,将对这条见证泉州“海上丝瓷之路”的古“瓷路”进行保护。高阳村洋贡岭古道上杂草丛生,在古“瓷路”边除草的村民们只好先用火烧再作清除。一位正在挥锄的老汉说:“这条路我也曾经走过,印象很深,原来就是通往州内(永春)的,后来没走了就成现在这样。” 在被清理出的数百米“瓷路”上,一条蜿蜒错落的石板路出现在眼前。光滑的石面上留下“堵槌”(闽南话,就是省力棍)深深的痕迹。德化县旅游局局长颜如春说:“这条古瓷路是德化走向世界的一条路,它承载着一种文化记忆。” 据了解,高阳是德化四大瓷村之一。目前,高阳村保留的唐至清代的古瓷窑尚有35处。村中的瓷人们至今还留下前人谚语:“瓷路那俏络(销路好的意思),一头面条一头肉。瓷路那煞(停),一头葭芷(面装食物等用的草编袋,闽南话发音‘嘠志’),一头仑钵(农村做饭的器皿),还有‘德化有瓷铁纸,未(不会)富也未死’的说法。” 德化文管办公室张志聪主任建议,辖区村民要加强保护,可以除草但不能更改路况。之后再将情况报送县文管部门。 “瓷帮”旧事 跑一趟挣一元 谈起这条古瓷路,高阳村中几位“瓷帮”老人无限感慨。他们说,这条崎岖的山路是德化瓷远销海外的见证,它留下千百年来“瓷帮”辛勤的汗水。 今年85岁的陈清良老人精神依然矍铄。他10多岁时,每天两三点就得起床,然后挑上事先装好的瓷器,如大茶壶等,与约好的同伙结伴出发。他们穿过村中小路走到洋贡岭,然后爬坡进入山上的铺仔,从铺仔再往前进入草垵。中途会在永春的枣岭停栖喝点粥,随后赶赴永春五里街。在那里,瓷器被清点后由纤夫拉船经南安码头一路到泉州。那时,他们一趟的工钱是一元钱左右,吃个午饭也就一毛钱。 地主儿子挑瓷 陈方养今年80岁,他的父亲曾是地主,当年在村中竹林仔建有4间窑室,主要生产日用陶瓷,销往泉州、莆田一带。尽管是地主的儿子,陈方养10多岁也就跟着村里人挑瓷出山,一双草鞋走上两个来回就坏了,草鞋坏了还要修了再穿。回来时还要帮一些商家挑些盐、海产品回来。一年下来,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挑瓷。 最怕老虎土匪 今年79岁的单克丹说,这条路是德化外出的主通道,每天出入的人无数。出门途中最怕遇上“贡股”、野兽。单克丹的父亲那一代人,更不时会遭遇土匪、老虎的侵扰,特别是在虎豹关这处永春德化的交界点上。“瓷帮”的扁担是七尺木材做的,手中最好的武器就是“堵槌”,其一般长100厘米到120厘米,底部嵌上铁箍。堵槌一可以换肩省力,二可当防身器具,三是有“暗语”功能。遇有情况,打头的那个人会有节奏地击打地面的石块发出暗语,如“土匪”、“野兽”、“稍停休息”等等,走后面的人听到击打声就明白了。由于担心“贡股”拦路抢劫搜身,“瓷帮”人往往会把所得的铜钱塞进厚厚的破棉袄里头,一些女人们则会把铜钱藏在私处。晨报特派泉州记者万代辉 瓷砖相关 德化县德化瓷德化白瓷德化福杰德化儒苑德化陶瓷,本资讯的关键词:德化泉州 (【dehua】更新:2014/11/20 18:01:19)
|